本站介紹 | 聯絡編者
fju.gif



目前線上人數
online
管理介面
發稿天地
編採討論
架站系統
Movable Type 2.661
串聯本站
串連本網站 (XML)
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歡迎非營利引用,但須註明出處和分享。


2005-12-13 15:11:56

台灣原住民同學 與毛利人碰鼻子

mumu.jpg
作者雷敦龢為中國社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由張聖昱整理。

九月八日早上,輔仁大學與行政院原民會帶領三十多名台灣原住民同學抵達紐西蘭外卡托大學,一行人下了遊覽車後,安靜前行,並由女性們前導(此為依循毛利人習俗,否則若由男性前導則表示我們準備打仗),不遠處有一批毛利同學靜默地等待我們的來臨,其中一位婦女高聲召喚我們驅前,另一位毛利婦女也陪伴我們的團體緩步前行同樣高唱著回應。

在春天暖陽的輝映下,我們在兩個團體通報者之彼此相應的呼聲中在安排的座位前就了定位,女同學坐在後排,男同學則位於前排。等候了數分鐘,隨後從對面的毛利人群中,一位男士站了起來,揮舞著代表權勢的柺杖,高唱他的歡迎詞,其間全部使用毛利語,全程並未翻譯,事後詢問才得知其意:

我們毛利人從太平洋划木舟來到(狀似)長形白雲的大地(即紐西蘭之毛利語的原意),來到此地,現在歡迎那些坐飛舟(毛利語中交通工具皆為舟,因此稱飛機為飛舟)來的表哥表姐。你們台灣原住民與我們祖先屬於同族,你們的血肉與我們一樣,haere mai(毛利語即歡迎之意)!歡迎!歡迎!

歡迎詞之後,毛利人全體站起來唱歌舞蹈致意,手掌輕盈抖動如同春風吹拂樹葉一樣,眼睛刻意瞠得又圓又大炯炯有神,舌頭也恣意吐出,極盡引發我們的恐懼(此為毛利文化中展現族群威力的傳統習俗),但幸好宗教系的簡鴻模老師坐在我們前面,相信一定會保護我們,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放心!在此歡迎儀式中,毛利人有兩段演講,為表達對演講內容的支持,隨即有兩首歌唱的應喝,我們的團體也有一位毛利人代替我們回應,隨後同學也牽手成隊唱出台灣原住民的歌來表示我們族群的精神。

唱完了歌,即進行毛利文化的hongi,我們一個一個依序前去與對方碰鼻子,輕碰兩次,表示我們共同分享同樣的一口氣息,我們的生命與他們融合,並輕聲地說一聲「kia ora」(毛利語的招呼語,含您好、祝您好運以及身體健康等意)。然後此嚴肅的歡迎儀式遂轉換氣氛變為輕鬆的茶會,大家與新朋友彼此談話,練習英文、毛利語、達悟語、排灣語等。

行政院原民會今年委由輔仁大學帶領本地原住民同學往紐西蘭研究毛利文化,參訪當地原住民大學並建立關係。由委員會主任秘書夏錦春先生領隊,輔大雷敦龢神父、社工系李明慧老師、進修部張聖昱老師、輔大原住民服務中心助理范心怡以及幾位輔大原住民同學與國內各地的原住民同學共同參與。

第一天我們先至奧克蘭博物館觀察毛利、太平洋文化展覽,發現這些民族與我們的文化有很多共通處,如雕刻和佩戴獸牙,只是我們同學佩戴的是豬牙(這還因此遭保育嚴謹的紐西蘭海關檢查了很久)而這裡的人則佩戴鯨魚或狗的牙齒。之後我們訪問三所大學,其中兩所為毛利社區大學,專門協助那些讀書比較困難的毛利人,使其得以有機會受教育,特別著重毛利的文化教育,像雕刻、繪畫等,甚至從毛利人的角度研究科學。

外卡托大學是我們訪問行程中的唯一主流大學。此大學已與高雄文藻有很好的合作關係,在我們造訪此校時並遇到三位文藻英文老師剛好在那裡研讀博士班。但是,我們的重點是毛利與太平洋發展學學院,期望將來台灣原住民同學能夠前往此學院,學習如何從原住民的角度推動社會發展。

週日這天,部分主日上教堂的教友同學們分別前往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在禮拜之後,不但參觀了毛利文化村,也親眼目睹了紐西蘭獨有的珍貴國寶鳥Kiwi。除了文化參訪,我們也得空暢遊了紐西蘭北島風情,特別是在禮拜六我們不但置身魔戒拍攝現場東佳里洛國家公園,並在靄靄白雪中跟當地小朋友打雪戰,其中不時以帶有原住民腔調的國語「小繃友」(小朋友)彼此玩鬧,由於玩得盡興,我們還聽見其中一位對他爸爸說:「爸爸,什麼是『小繃友』?」哎呀,很可惜我們僅停留一個禮拜,說不定若能多住幾天,當地的小孩必將學會流利的台灣原住民國語呢。

由 楊青 於 2005-12-13 15:11:56 所發表
迴響
發表評論
















 
設為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2005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